首页 > 专题 > 临港区 > 外埠报道 > 正文

港城联动:威海临港产业的必然选择
2014-03-17 15:55:48   来源:   



临港产业是威海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发力点。港口如何依托城市自然和经济技术条件尽快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又怎样在港口的带动下迅速崛起,港口、临港产业、城市一体化发展如何协调统一,这些都是威海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威海市发展临港产业意义重大

  临港产业是指那些地理位置毗邻港口、相关业务与港口关联、依托港口资源和运转优势而发展起来的有关产业部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港口的功能不断强化,临港产业的概念也在逐渐扩大,不仅仅指与港口直接相关的产业,一些与港口联系密切、受港口影响较大但地域上并不临近的产业也被包含在内。

  海港和城市是共生的,互相为对方提供发展的强大动力,双方的发展都以临港产业为基点。从区域经济发展载体互动的角度来看,港口、城市、临港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城市所具有的良好依托条件会促进港口建设,拓展临港产业发展空间;反过来,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会增强港口城市的辐射效应,实现陆向腹地、海向腹地双赢。如美国有以纽约港为中心的东部海岸经济圈,以洛杉矶港、旧金山港为中心的西部海岸经济圈;日本有以东京港为中心的东部海岸经济圈;韩国有以釜山港为中心的西部海岸经济圈。

  从国内外港口城市发展战略来看,依托港口发展临港产业日益成为“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关键举措。临港产业是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首选产业、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带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节点。综观世界城市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因依靠大港口产业而发展起来的大城市、甚至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往往成为世界城市之林中璀璨的明珠。例如,日本的横滨、韩国的釜山、美国的纽约、洛杉矶,荷兰的鹿特丹,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英国的伦敦,新加坡的新加坡市等。纽约港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大兴港口贸易业,成为全美最大的贸易口岸,占当时美国进出口额的1/3以上。在此基础上,纽约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我国的香港、上海、天津、大连、宁波、厦门、烟台、青岛等城市都曾实施过“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以港口为中心龙头,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摆脱港口单纯作为交通枢纽的一元化发展模式,促使港口的多功能效应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是港口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例如,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目前已成为充分发挥工业、交通、金融、贸易诸功能的国际性大港口,临港产业经济区就业人数占当地就业总数的三分之一,港区年国民收入达200亿比利时法郎(约折合5亿欧元),其中一半作为税收上缴国家和地方政府。其临港产业带动了整个安特卫普市的经济发展,也成了整个国家国际贸易的火车头。

  目前,威海的港口正由一元模式向多元模式发展,对港口的服务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城市与港口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而临港产业是在港口腹地和港口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中发展的。港口、临港产业和城市在循环累积因果效应中,不断地发展和壮大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港口、城市、临港产业三位一体共同推进,实现港城联动,发展壮大临港产业,不失为威海发展的理性选择。

  威海市发展临港产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优势主要有:其一,独特的区位优势。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海域开阔,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我国离韩国最近、最早与韩国通航的城市;位居环黄渤海经济圈的中间地带,是山东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是欧洲大陆桥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主要通道。其二,有天然深水良港优势。威海港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天然良港,自然条件优越,常年不冻不淤,四季通航。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港口条件使威海港在我国沿海港口中独具特色,港口发展极具潜力。威海有多处天然港湾,沿海水域开阔,海岸多为山地基岩港湾式海岸,多数深水区离岸较近,岸线地质条件稳定,有利于建设大型专用码头和万吨级泊位。其三,城市综合优势明显。我市国民经济多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初步统计,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9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威海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国际航运、物流、商贸、金融、旅游和信息服务等综合功能齐全,具有发展临港工业的良好环境。水陆空交通便捷,集疏运条件优越,形成了通达国内沿海、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海上运输网。

  威海市临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有两个:第一,港城互动的力度还不大。就目前威海市来说,威海港口发展与经济强市的地位还不相称,以港兴市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与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相比,威海市的港口发展相对滞后,港口对城市的拉动作用不是很明显,城市的发展并没有充分利用港口的天然优势。依据先进港口城市的发展经验,优越的港口条件会带来城市发展的加速度,城市反过来又能扩大、增强港口的规模和功能。这种港城互动模式在威海还没有得以实现。第二,港口规模小,而且分散。港口运营存在着规模经济效应。港口规模小,必然会抑制港口功能的发挥,临港产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制约。在未来的规划建设中,拓展港口运营规模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港城联动”视角下威海市临港产业发展策略

  通过认真分析港城关系,理清威海市港城关系发展的现状、优势和矛盾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一系列港城一体化建设策略。要把港口及临港产业的发展放到城市发展的着力点上,以港口建设为龙头,以临港产业培育为主导,充分发挥港口对城市的拉动作用。加快港口与腹地间高效、快捷的集疏运综合交通网架的建设,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点面结合,统筹规划港口城市的外向型经济布局,以增强其规模优势,利用“大进大出”“以进带出”的方式来加快形成以港口为龙头的开放型经济格局,逐步形成港区与城市互动组合的富有特色的现代化港口新城。在参照借鉴青岛、烟台、日照等港口及临港产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笔者从 “港城联动”视角出发,提出威海市临港产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统筹协调,完善港口规划。港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腹地经济的支持,要实现港城共荣,首先就要做到规划上的统筹协调,形成港城联动的良好城市规划架构。港口的功能和规模是港口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港口规划应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体现。城市应将地区生产力布局、城市规划建设和集疏运、水电及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与港口规划相衔接,并聚合政府和社会力量,鼎力合作开发和建设港口,使港口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窗口,最终实现港城共赢、协调发展。港口的规划、建设必须要有前瞻性,适当超前建设,使之能适应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布局、产业布局等要求。

  因地制宜,打造精品港口。威海市的港口及临港产业发展应该从自身优势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开发特色项目,建设精品海港。在学习先进城市发展经验时,应该充分认清自身发展优势和客观存在的劣势与制约因素,合理定位港口发展方向。基于威海的实际情况,威海港发展适合走“小而精”的路线。威海港发展方向是做精品港,做优质港。不要和青岛港、烟台港一味地拼规模,比大小,而是要避其锋芒,形成错位发展格局。如果说它们是“大元宝”,那么我们就是“小钻石”。“大元宝”有价值,“小钻石”也有价值。我们所努力追求的就是让“大元宝”,离不开威海这颗“小钻石”,充分发挥港口对城市的拉动作用和城市对港口的支撑作用,形成良性循环,真正实现“港城联动”。

  区港联动,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区。临港工业区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是产业集聚程度高。临港工业区大多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作为发展目标,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最终形成明显的产业集聚优势;二是产业影响深。临港工业具有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特点,一般选择产业结构层次相对较高、产业关联度高、具有较长产业链的产业作为临港经济的主导产业,对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深远的影响;三是经济拉动力大。港城一体化建设的落脚点之一就是要形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临港工业不仅要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重点发展对象,还要在园区内大力发展大批不同产业类型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可为港口提供大量稳定的运输货源,它们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连带发展和促进关系,即所谓“区港联动”。因此,能否依托港口,开发其工业功能,培育出一个临港型产业群体,并使之成为港口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增长带,这是港口新城能否真正确立的重点所在。要把握这个重点,就要发展港口周边地区最利于产生以港口为中心的临港产业带,并不断产生和诱发新一轮的生产和生活消费需求,使之能有效地拉动整体经济快速增长。临港工业区要主动承接港口的辐射,对接港口经济的发展,实现区港联动,这是发展临港经济的必要条件。不仅如此,临港工业园区还应积极利用港口资本、技术、人口集聚能力较强的优势,采用专业化码头建设与临港工业布局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功能明确的生态式组团布局和现代化临港工业基地。此外,还要继续坚持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两手抓,加快推进集装箱码头等重点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配套水平。在保持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未来的产业形态和发展模式,实现临港工业区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实施港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致力于港城一体化建设、发展临港产业的同时,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坚持合理使用各种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要在积极开发建设新港区的同时,采取扶持政策,推进老港区功能的调整、改造、开发和功能置换,全面提升港口整体素质。要大力发展与临港产业相关联的商贸业和运输业等第三产业,规划建设好临港产业服务区,打造经济文化融合、海洋陆地一体、人与自然和谐、“蓝色”特点鲜明的新的功能聚集区域。发展临港工业要特别注重水体环境的保护,限制污染严重的企业在岸线上布点生产。临港重化工业,大都是大运量、大吞吐量、高耗能的工业项目,这些企业尤其要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始终不渝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尽可能地从环保的角度遴选项目,引进一批环保人才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重大工业项目认真进行环境评估,优先发展高科技、高投入、低污染的项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采用国际先进的环保工艺和技术,严格控制沿海近岸的工业污染,提高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和综合利用效率。海洋渔业局、环境保护局等部门要加强相互配合,加大监督力度,共同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的新型生态工业园区。

  作为海陆产业衔接的载体,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已成为促进沿海地区经济腾飞的普遍规律。威海目前正处在新一轮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应牢牢抓住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战略强力推进的有利时机,力促港口建设再上新台阶,并以此为依托,带动临港产业实现大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威海蝴蝶兰价格降两成 昔日名贵花步入百姓家
下一篇:威海临港科技产业园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2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鲁备20090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ICP备06041465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whcmw200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1-5191950

网站热线:0631-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